嘉应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有100年的办学历史,位于叶剑英元帅的家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全国旅游城市,全国十大安全感城市,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广东省梅州市。梅州在清朝时称嘉应州,嘉应学院由此得名。并于1913~1927年期间兴办了广东所地方大学---嘉应大学,学校故名嘉应学院。
学校于1998年获批准招收留学生。先后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阿根廷、印尼、泰国、俄罗斯等十个国家的留学生百余人来校学习。
2003年4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入嘉应学院,成为嘉应学院二级学院,更名为嘉应学院医学院。
2006年12月嘉应学院以同层次同类型院校中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目前正在实施《嘉应学院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和《嘉应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争取在建校100周年前后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在全省有一定地位,在同类型院校中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
2007年学校又在省、市的重视和支持下,挂牌成立了“一院两基地”,即梅州市客家研究院和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此举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人文学科的融合与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并努力为弘扬客家文化、打造“世界客都”、建设文化梅州、繁荣广东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学校于1998年获批准招收留学生。先后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阿根廷、印尼、泰国、俄罗斯等十个国家的留学生百余人来校学习。
2003年4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入嘉应学院,成为嘉应学院二级学院,更名为嘉应学院医学院。
2006年12月嘉应学院以同层次同类型院校中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目前正在实施《嘉应学院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和《嘉应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争取在建校100周年前后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在全省有一定地位,在同类型院校中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
2007年学校又在省、市的重视和支持下,挂牌成立了“一院两基地”,即梅州市客家研究院和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基地,此举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人文学科的融合与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并努力为弘扬客家文化、打造“世界客都”、建设文化梅州、繁荣广东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研究项目
嘉应学院具有鲜明的侨乡和客家文化特色,自办学以来,一直得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海内外乡贤为学院累计捐资7000多万元。学院还与国内外许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均有著名大学的专家、教授来校作访问学者,研究客家文化和讲学。
研究机构
嘉应学院地处粤东北具有“世界客都”之誉的梅州市,这里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具有开展客家
历史文化研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嘉应学院在办学理念和学科建设中,依托这一文化资源优势,一直将客家研究与客家文化教育
作为学院主要特色之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专业性的研究机构——客家研究院。已发展成集科研、教学、资料收集、客家文物收藏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学术科研机构。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5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6人,讲师、助理研究员11人;并聘请了海内外客座研究员68人。
时至2014年,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大专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师范教育、网络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21791人、成教学生11943人,来自17个省(市、区),现有19个二级学院(校本部16个、医学院、师范学院)、4个教学部,48个本科专业及20多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八大门类。学院始终把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办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基本建设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德育工作,强化各项管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都在94%以上,在同层次院校中居于前列。
院系设置
学校本部现有16个二级学院(电信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政法学院、地理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和医学院2个二级学院、4个教学部、24个研究所,开设40个本科专业,30多个专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农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强、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1600人,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教授98人、副教授329人,博士85人、硕士588人)。聘请丘成桐、韩素音、池田大作、潘毓刚、王佛松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
同时还充分利用侨乡、文化之乡的优势,聘请了14位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十个国家的外籍教师,同时还聘请了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美国华人协会会长潘毓刚,原中科院副院长王佛松院士,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著名作家韩素音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
教学建设
嘉应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每年都在96%以上。为了有效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嘉应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和就业推荐模式,创造性地建立了定向人才培养基地,为众多学生提供了大批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2003年以来,与中共梅州市委组织部联合实施“梅州市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至今已举办了5期“梅州市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训班,每年从全日制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选拔60名培养对象,进行为期两年的系统培训和严格考核,为梅州市培养大批高素质的选调生,充实基层党政机关干部队伍。2004年至今,又与香港盛家商业机构、深圳恒波集团、中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梅州市市政建设集团公司、广东移动梅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梅州分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举办了各类“定向人才培训班”,并发展为“梅州市经济管理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学正在筹备实施“梅州市普教系统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目的是要为梅州市普教系统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的战略后备人才。
交流合作
嘉应学院始终着力于建设优良校风,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奖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可喜成绩。2003年以来,学生在各类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奖励34个共70多人次,省部级奖励127个共300多人次;先后共有200多人考取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竞技体育获得竞赛奖18项,省级竞赛奖112项。
学校先后四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被中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文明校园”;连续3年获得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先后三次获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广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还得到了众多海内外乡贤的关怀和支持。海内外乡贤捐建楼宇,捐赠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育基金和多项奖教奖学金,谱写了一曲内外合办、共建大学的动人乐章。学校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与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文化
学校具有“植根侨乡,服务山区,弘扬客家文化”的鲜明办学特色。自办学以来得到曾宪梓、田家炳等海内外乡贤、校友捐资1亿多元。成立客家研究院,被列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广东省客家学研究基地;成立大陆客家学院,把客家文化传统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办学特色
嘉应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发扬客家人崇文重教、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秉承“勤俭诚信,立己树人”的校训,形成了“植根侨乡,服务山区,弘扬客家文化”的鲜明办学特色。积极为地方政治经济建设探索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广东省率先创办了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的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企业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嘉应学院充分利用地处“世界客都”梅州市,拥有客家文化研究的地缘和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客家文化研究,在客家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嘉应学院还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先后与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吸引了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众多世界大学的专家教授来校交流。
百年校庆
百载春秋,铸就辉煌。11月8日上午,我校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应邀前来出席校庆活动各地的校友,社会各界人士代表逾三千人欢聚一堂,共庆学校百年华诞,共叙深厚情谊,共襄发展大计。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邹家华,全国原副主席叶选平,全国原常委叶选宁,全国妇联原副主席黄甘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我校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谢强华,香港田家炳基金会主席、我校永远荣誉董事长田家炳,以及潘毓刚、丘成桐、余国春、廖万清、江欢成,中国侨联、广东省教育厅等近百个单位、人士和各地校友分会发来贺信贺电,对我校百年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10]。
庆祝大会由我校党委书记丘小宏主持,校长邱国锋致辞。出席大会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携手为“嘉应学院百年校庆纪念园”建设项目启动揭幕。曾宪梓名誉校长对我校建校10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嘉应学院的建设发展,助力我校早圆“嘉应大学梦[11]”。
据统计,在我校筹备庆祝百年华诞活动期间,筹资折合人民币达1.38亿元。“百年校庆纪念园”项目占地面积约56.1亩,其中文科实训大楼占地约3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23000平方米。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学校教学、实训及纪念、展示我校百年发展历史的重要设施,成为校园乃至梅州地区新的客家文化标志建筑[12]。
设施建设
校面积1625亩,建筑面积58.5万平方米;教仪设备总值1.8亿元,设备先进的实验室31个学;藏书200.21万册,电子图书10万种,期刊1800种。[13]开通了中国期刊网镜像站点;新建了一批学生公寓,现有30多栋学生宿舍;校园网现已覆盖了整个校园。嘉应学院经过深化教育改革和学科调整,院系布局合理,专业设置科学,学科构成能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8000多人,成人教育在校生7600多人。
学校设江北校区、江南校区、梅州师范分院校区和医学院校区。四个校区均在市区范围内,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先后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文明校园”,被梅州市园林绿化委员会评为“花园式校园”称号,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的理念,是理想的求学修身之地。
嘉应学院提出了构建适应地方性院校的“五个”发展战略,即构建的校园环境,的教育教学设施,的体育、文化活动场馆,的实验室和图书馆及的师生宿舍。优美秀丽的“花园式”环境会让人感觉犹如走进了一个旅游胜地。
漫步嘉园,梅子岗上高楼鳞次栉比,宪梓大楼、宪梓艺术宫、丽群图书馆、田家炳教学大楼气势雄伟,田家炳科学馆、黄桂清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新颖,近2万平方米的世纪广场树木茏葱,群芳吐艳,可以容纳全校师生集会活动。
该院的综合体育馆不仅是全校的体育教研中心,也是全校师生运动的中心。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馆一应俱全,还有高精端的运动功能测试设备和电动跑台等先进设备,为体育教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校园北区有一座现代化的塑胶灯光田径场,田径场按国际比赛标准设计,里面各种配套设施,人工草皮足球场更是学院师生踢足球的好去处。此外,学院还有4座塑胶灯光网球场、4座塑胶灯光篮球场,以及16座普通篮球场。课余时间。
该校的学生宿舍不仅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宽敞整洁,而且实行严格的作息制度管理。为了给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院免费为硕士学历以上的教师提供住房。学院有专家楼2幢,普通教工楼50幢,总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14]。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副校长副校长丘小宏邱国锋李友文罗任权侯宪华刘明贵薛访存历任领导
姓名学校名称职务任职时间李俊夫嘉应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党委书记2005,10-2006,92006,10-2011,6程飚嘉应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2005,10—2009,9罗传厚嘉应学院党委书记2002,1—2005,10张亮嘉应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02,1—2005,10罗传厚嘉应大学党委书记1997,5—2001,12张亮嘉应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1997,5—2001,12黄绿清嘉应大学校长1992,3—1997,4陈百川嘉应大学党委书记1992,2—1997,4刘筠谦嘉应大学嘉应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989,4—1991,41989,5—1991,4何万真嘉应大学党委书记1987,3—1989,4梁普卿嘉应大学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87,1—1988,7叶联华嘉应师专嘉应大学校长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86,9—1988,71991,5—1992,2杨培新嘉应大学校长1985,10—1989,5翁志兴嘉应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1985,7—1987,71985,8—1987,7杨元嘉应师专党委书记1983,7—1988,7黄桐嘉应师专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82,12—1986,11陈望平梅县地区,师范学校大专班校长1980,1—1982,11钟恕梅县地区师范学校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1978.7—1979.12该校已有2位校友成长为省部级干部,有一批校友已成长为市厅级、县处级干部;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特级教师刘桂梅,广东省首届名校长张希怀,广东省青年专家、深圳市文联常务副主席杨宏海,中国经营管理大师、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罗活活,被清华大学聘为MBA客座教授、香港盛家商业机构董事长曾震宇,自主创业的代表、深圳市成功企业家高文新等,都是嘉应学院的校友[15]。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